呼和浩特:数字化让教育“新”中有“数”
本文转自:呼和浩特日报
苏虎街实验小学科尔沁校区的老师正在借助数字黑板为学生授课
●本报实习记者 若谷 文/图
课堂上,老师运用数字黑板等智能教学助手,为学生推送课程资源和互动游戏,课堂教学变得妙趣横生;
课间时,同学们奔跑在智慧操场上,精准的运动记录形成排行榜,润物细无声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自习时,同学们登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应用场景一览无余……
在呼和浩特,全市各中小学将绿色算力、数字技术加持的智慧学习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效促进教育数字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首府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苏虎街实验小学科尔沁校区网际交互教室,六年级四班的同学正热火朝天地与玉泉区恒昌店巷小学六年级三班的同学共上一节数学课,虽然隔着屏幕,但“共享课堂”的师生互动并没有减少,两所学校的学生隔着一块屏幕学习、提问、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极具学习趣味性。
“一‘屏’连两校,分属两个区的学生隔着屏幕就能互动,不仅改进了区域间封闭的教学与管理格局,还让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了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真正实现了共学、共育、共成长。”苏虎街实验小学科尔沁校区校长李智宏表示,利用数字化直播平台开设“共享课堂”,一方面有助于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参与线上教学、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实录等方式,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两所学校实现跨区域课堂共享是呼和浩特市数字赋能教育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公办中小学校全部接入百兆以上互联网,校园网建设比例达到96%,拥有多媒体教室7449个,覆盖率达到97%,同频互动教室565间,覆盖所有学校,tp钱包官网下载各类实验室和功能室2997间。同时建设完成10所学校创新实验室和14所学校通用技术教室。
在赛罕区银河小学,教师王丹凤正在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备课,结合平台提供的教学视频、工具,王丹凤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课件,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平台极大方便了我们老师的教学,我们可以在上课时将平台中名师的视频以及他们所做的课件、教学设计等,很好地融入我们本身的教学中。通过这样的一个数字化教学,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王丹凤如是说。
“我在日常听课中发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步明显,不仅教学重点把握准确,而且课堂氛围活跃。而这正是学校组织教师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研修取得的成效。”该校副校长郝美枝告诉记者,教师在备课、授课、评课等环节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带给学生丰富的课堂体验,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开辟混合式研修新模式,建成“备授听评测”一体化智慧教研云平台。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两大功能,为全市中小学提供教学资源管理、数字教研、备授课教学应用、网上作业、网上阅卷、行政办公、师生档案管理、校产管理、教务管理、课题管理、排课选课、成绩管理等线上功能。截至目前,平台注册用户总计391975个,含小初高12个年级、35个全学科、300多个版本,周更新资源近10000条,资源总数100万条,试题400万道,访问量已达2200多万人次。
同时,呼和浩特市连续举办六届中小学生师生共读活动,依托呼和浩特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将传统的纸质书阅读与科技赋能下的数字阅读有机结合,打造了阅读新形态,创新了阅读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创新能力。共读活动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度全民阅读优秀项目、中宣部2022—2023年全民阅读案例。数字技术的赋能正在提升阅读活动的趣味性、随时性、多元性。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两个重点群体,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切实发挥数字化在服务、教学、科研、治理等领域的引领作用,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