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火爆带来三大启示
李豪悦
近段时间,微短剧产业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各界诸多“目光”。有电视台及视频平台表示,积极推动微短剧向“大屏”融合,微短剧上星播放有望成为常态。政策层面也鼓励微短剧正向出圈,实现多业态融合……笔者认为,微短剧在短短两年内迅猛壮大,为传统影视行业带来了三大启示。
第一,内容精准捕捉细分市场需求。微短剧的内容题材更新速度极快,同时,对不同观众群体需求挖掘非常细分。既可以针对特定年龄群输出内容,也可以针对特定产品受众“私人订制”。例如,9月份引起网络热议的《闪婚老伴是豪门》,掀起了微短剧行业的“银发经济”热;保险、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了围绕自身品牌或产品的定制微短剧。
传统影视行业更追求“主流消费”,鲜少针对单一受众群体定向输出。但每一个群体的需求都应该被看到,也值得被挖掘。身份多样化、题材多样化,才会成就观众的多样化,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和盈利模式。
第二,摈弃“旱涝保收”旧思维,探索多元收入新模式。微短剧的收入模式包括流量分账、平台采买、品牌定制、广告及电商带货等,非常多元,无论哪一种,都已经陆续诞生出高收入单品。
但长剧爆款却仍旧集中在平台的“S+”大投资剧,“S+”又普遍以定制剧为主。即视频平台出品,找影视公司承制,最大特点是无论内容好坏,平台和影视公司都能“旱涝保收”,这种旧思维已在行业内持续了多年。
虽然从表面看,该模式降低了投资风险,tp钱包官网下载保证了营收,但是在内容上抛弃了观众评价这一“准绳”,也有“躺平”之嫌。长此以往,同质化、模式化的内容充斥长剧平台,造成整个长剧市场走弱,最终承担后果的仍然是平台和制作方,继而影响公司营收。
从这一角度看,传统影视行业的内部革新已迫在眉睫,可向微短剧借鉴其多元化的制作和收入模式,建立由观众口碑驱动内容制作并增加收益的良性生态循环。
第三,引入前沿科技,靠AI赋能提升质效。微短剧流行,很大程度得益于对用户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以及资金灵活敢冒险。
传统影视行业长期受困于成本高带来的高风险,导致行业投资谨慎,创作模板化,不敢冒险。而AI技术的加入,能够增强行业前、中、后期的抗风险能力,实现质效提升。例如,自动化剪辑、特效生成角色场景能够缩短制作环节的成本等。在内容制作方面,AI还可以帮助制作方精准分析用户观看偏好和反馈,及时调整内容创作方向。
笔者相信,微短剧与传统影视之间既是“活水引来灵秀气”,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非此消彼长。历经变革后,影视行业将会迎来新的繁荣市场,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